法律法规对竞业限制的限制有《劳动合同法》、《公司法》、《合伙企业法》、《个人独资企业法》、《刑法》。在职期间违反竞业限制的处理是用人单位可以要求劳动者承担违约责任。

竞业限制

  一、法律法规对竞业限制的限制有哪些

  法律法规对竞业限制的限制有:

  1.《劳动合同法》的法律规定。

  2.《公司法》第一百四十八条第(五)项规定:“未经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同意,利用职务便利为自己或者他人谋取属于公司的商业机会,自营或者为他人经营与所任职公司同类的业务。

  3.《合伙企业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合伙人不得自营或者同他人合作经营与本合伙企业相竞争的业务。除合伙协议另有约定或者经全体合伙人同意外,合伙人不得同本合伙企业进行交易。合伙人不得从事损害合伙企业利益的活动。

  4.《个人独资企业法》第二十条条规定。

  5.《刑法》第一百六十五条规定:“国有公司、企业的董事、经理利用职务便利,自己经营或者为他人经营与其所任职公司、企业同类的营业,获取非法利益,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的,除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二、在职期间违反竞业限制怎么处理

  在职期间违反竞业限制的处理是用人单位可以要求劳动者承担违约责任。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规定,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三、竞业限制期限内的补偿标准

  竞业限制期限内的补偿标准可以由当事人进行约定,约定不明确或者没有约定的,按照各地的政策确定,而各地归于补偿标准有着不一样的规定,如《上海高院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意见》规定,协商不能达成一致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者此前正常工资的20-50%支付,协商不能达成一致的,限制期最长不得超过两年;福尔摩思提醒您,用人单位未按照约定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的,约定的竞业限制条款通常对劳动者不具有约束力,但是员工仍要保守商业秘密。